生物質顆粒是一種可再生、清潔和成本穩定的燃料,可由農作物梧稈、木、竹加工剩余物及普通的廢舊木料等 可再生的物質制成,北美和歐洲正在大量使用。本文介紹了生物質顆粒產業的發展現狀,產品特點、用途和制造工藝, 并分析了這種燃料在我國的發展前景。
能源的開發和利用,一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見 證,成為人類適應環境、利用環境、改造環境的重要標 志之一。當今的新型替代能源,如風能、太陽能、生物 質能、地熱能等紛紛涌現,各具優勢,且利用技術也日 臻成熟,其中生物質能源在實用性、可行性、廣泛性方 面,顯現出獨有的優勢,被認為是未來30?50年里, 具大規模產業化開發前景的新型能源。
生物質能源的原料來源廣泛,如美國用玉米、巴 西用甘蔗制備乙醇,歐洲用油菜生產生物柴油等。但 使用農作物發展生物質能源,會對農產品的市場需 求、價格和基本民生造成很大影響,尤其是對于我國 這樣的農業大國。而利用生物質材料的廢棄物,如農 林的加工采伐廢棄物、農作物秸稈、工業有機垃圾等來制造能源,可不與民爭糧、不與糧爭地,利用方式科 學而現實,值得關注。

生物質顆粒的發展概況
生物質顆粒的發展源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 能源短缺時期,當時的原材料主要來源于家具、造紙 等工廠的木材廢料,產生的能源用于替代電能、薪炭 燃料、化石燃料等。期間發生的石油危機,還促使丹 麥開始研究生物質顆粒發電技術,自1988年誕生了世 界上第一座秸稈生物燃燒發電廠以來,已有130家秸 稈發電廠遍及丹麥,秸稈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占全國能 源消費量的24%以上。
目前在美國,15%的谷類作物用于生產非柴油 運輸燃料,其中乙醇生產的增長速度較快。美國能 源部已制定了至2010年興建以農作物為原料、大規 模的生物煉油廠發展計劃,預計到2030年,生物質能源有望分別占美國發電量的5%、運輸燃 料的20%和化學品生產量的25% ,即相當于現有石 油消費量的30%。世界瞭望學會預測,采用新技術 后,在今后25年內,生物質燃料可望占美國運輸燃 料的37%,如果汽車燃料經濟性提高1倍,使用比 例可提高到75%左右。
為了節省天然氣和石油,減少CO2和SO2的排 放量,美國政府大力倡導使用
生物質顆粒燃料,并給予 適當補貼,已有部分發電和供熱的燃料被生物質顆粒燃料所取代。此外,石油天然氣價格的上漲,也極大 推動生物質顆粒的發展。2005年,美國林地提供 了 3 68億t生物質顆粒用于能源生產,其中不包 括目前無法到達的林區和環境敏感地區的林地。生物質顆粒利用約占美國能源需求的10%。